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32章 特别关照

很难想象这是个八级钳工的住所。在整个四合院,不,应该说整个轧钢厂,工资比易中海高的,一只手都能数过来。易中海膝下无子,即使年纪大了也有退休金。平日里积攒的那么多钱,只有他自己清楚去了哪里。

见到聋老太太过来,易中海立刻起身迎接。根据居委会的安排,聋老太太在四合院的生活由易中海照料,作为回报,易中海能得到聋老太太一半的低收入保障。原着中,聋老太太被称为五保户,这个说法有待商榷。1956年的《全国农业发展纲要(草案)》首次提出了五保户的概念,其中第三十条提到:“实行五保制度,农业合作社应统一安排缺乏劳动力且生活无依靠的孤寡老人,给予生产和生活上的照顾,包括提供食物、衣物、燃料,教育儿童和青少年,以及负责丧葬事宜,确保他们的生养死葬都有依靠。”五保制度是在农业合作社内部实施的。那位耳聋的老太太是京城本地人,怎么可能会是五保户呢?

所以,耳聋老太太能得到街道办事处的特别关照,在四合院中成为老祖宗,背后必有其他原因。照顾耳聋老太太是街道办事处分配的任务,易中海即使想推辞,也无法拒绝。更何况,他还有自己的打算。耳聋老太太家境殷实,等她去世后,他有机会分得一部分遗产。

“哎呀,老太太来了?吃过饭了吗?”

耳聋老太太看着易中海,心中暗暗摇头。她比易中海早几年搬进这个大院,几十年的邻居,怎能不了解易中海的为人?如果说他是个大奸大恶之徒,倒也不尽然。早些年,易中海确实是个正直且热心肠的人。然而自从那位大妈被查出无法生育后,他就变得有些痴迷,满脑子都是寻找养老送终的对象。他怎么偏偏对柱子感兴趣呢?

耳聋老太太早已视何雨柱如己出。确切地说,何雨柱本就是她的孙子。这件事要追溯到一九五零年,那时各地开始划分阶级出身。谭家菜是皇家菜肴,哪是世代贫农学得来的?何大清出身肯定不凡。只是后来家道中落,战乱中的财产被乱军掠夺,才导致衰败。解放前,他还在街上摆过包子摊。为了避免麻烦,何大清在耳聋老太太的劝说下,伪造了自己的出身背景。他不知道的是,成分认定是往前追溯三年,过去的错误不予追究。因此,何大清一家三代都是雇工,没有多余的房产,做雇工的身份并无问题。

接着,耳聋老太太通过易中海向何大清透露了一些消息。她说,何大清伪造身份的事情已经被人知晓。何大清顿时惶恐不安。加上那时他已经与白寡妇有了感情纠葛。他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