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47章 天下不平事

文华殿中,朱标正在召对杨士奇。

"自古治国,吏治清明是第一要务。只有吏治清明,朝廷的政策才能执行下去,民间的疾苦才能反映上来。核田归亩,摊丁入亩是百年大计,可是却在县里却受阻,卿主管三法司,有何建言?"

杨士奇从容答道:"吏治的好坏,一半在于县。县里的官吏如果作威作福,一县的老百姓就算是遭了殃。

县有县令、县丞、主簿、典吏、杂役。但凡赋税征收,徭役征发,治安维护,盗贼缉拿,没有他们的参与,根本无法完成。

臣久在民间,深知县治的黑暗。据臣所知,至少有一半的县令是不合格的。他们全是科举官出身,不熟悉县里面的事务,每天只知吟诗作对,被底下的县丞、主簿、典吏、杂役架空。

更有些品性恶劣县令,则和当地的豪绅地主相勾结,或巧取豪夺,或草菅人命,或横征暴敛,种种鱼肉百姓的恶行不胜枚举,百姓称之为灭门的县令。

因此臣主张对所有的县进行一次全面考核,使能者上,庸者下,廉者上,贪者下。永乐二年,朝廷曾下放的新科进士,可择其优者,充任县令、县丞、主簿。"

朱标表示赞同,“此次考核需得认真对待,不可敷衍了事。可从部院中挑选得力官员,组成考核团队,分赴各地进行实地考察。”

朱允熥补充道:“考察应该落到实处,而不是流于形式,要以暗访为主,以明察为辅,防止考察者与被考察者串通一气。。”

此外,还应鼓励民众举报不法官员。凡举报属实者,予以重赏。如此一来,方能让那些贪官污吏无所遁形。”

可通过告示、宣讲等方式,告知百姓。同时,设立专门的机构,负责接收和处理民众的举报。”

朱标露出满意之色,“此事就交给刑部去办吧。务必要将此事办好,以整肃吏治,重振朝纲。”

杨士奇领命后,便着手挑选考核团队的成员。

经过一番筛选,他从刑部和都察院中选出了一批忠诚正直、精明能干的官员,共三百余人。

朱标亲自在文华殿召见了这批官员,勉励他们为国尽忠,为民请命。

与此同时,朱允熥亲自起草了十几份最浅显易懂告示,里面净是些朗朗上口的打油诗,鼓励民众检举揭发横行于当地的贪官污吏,士豪劣绅。

这些告示抄录数千份之后,发往南直隶、浙江,福建,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